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简称:信工)
(四川省高校重点专业质量提升计划)
(含智能硬件方向、嵌入式系统设计方向、通信电路设计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简称:信工)
(四川省高校重点专业质量提升计划)
(本科,学制四年)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连续多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凸显。电子信息产业正日益成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关键力量之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工作始终站在电子信息及IT技术的发展前沿,经过多年的持续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积累,形成了面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基本素质、厚专业基础、强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创新的教学体系,构建了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多类选修课程的 “立足行业需求,工作任务驱动,落实具体目标”项目式教学课程结构。本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持续提升,拥有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建成了先进完善的实验条件,搭建了稳定的就业渠道,本专业多年的就业率为100%。近几年,专业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屡获一等奖、二等奖,在本专业领域就业学生比例持续提升,继续深造学习人数近几年年迅速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
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几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进行较大幅度的改进,“量体裁衣”培养学生,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欢迎。本专业的社会声誉较高,毕业生广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一次就业率较高,达到100%,毕业生主要服务于省内外智能硬件开发、物联网开发、软件开发业等IT行业。抽样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 90%以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较高,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高、动手能力强、肯吃苦,团队精神、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IT行业相关工作,就业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平均薪资水平高。
对本校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薪资水平:
未毕业实习期: 3000-5000元/每月;
一年工作经验: 6000-8000元/每月;
两年工作经验: 7000元/每月以上;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9000元/每月以上。
省级以上竞赛参加及获奖情况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得多项省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奖项。并已经形成了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人才梯队,建立了较好的竞赛人才培养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学习效果。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建立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和竞技类专业大赛有机结合的长效运作机制。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机器人大赛等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1等奖:6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10人;②四川省机器人大赛:共8人,一等奖5人,三等奖3人;③蓝桥杯: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0人;④智能汽车大赛:共1人,一等奖1人;⑤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共2人,二等奖2人;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2人,铜奖2人。
部分竞赛获奖
序号 | 竞赛名称 | 获奖学生 | 获奖时间 |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1 | 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钟伟、骆华攀 | 2019 | 国家级 | 二等奖 |
2 | 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钟伟、骆华攀 | 2019 | 省级 | 一等奖 |
3 | 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张敏、汤振、刘香伶 | 2019 | 省级 | 二等奖 |
5 | 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梁锋宇、方馨毅、杨锦涛 | 2019 | 省级 | 三等奖 |
6 | 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赵鑫、杜凯、秦国标 | 2019 | 省级 | 三等奖 |
7 | 2019年四川省机器人大赛 | 钟伟、骆华攀、梁峰宇 | 2019 | 省级 | 一等奖 |
8 | 2019年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大赛 | 钟伟 | 2019 | 国家级 | 二等奖 |
9 | 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周太航、李昊芯、杨华 | 2021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0 | 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周太航、李昊芯、杨华 | 2021 | 省级 | 一等奖 |
11 | 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 吕佳、尚宇、明来福 | 2021 | 省级 | 二等奖 |
12 | 2021年第十二届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 | 李帛廷 | 2021 | 国家级 | 三等奖 |
13 | 2021年第十二届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 | 赵雨建 | 2021 | 国家级 | 优秀奖 |
14 | 2021年第十二届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 | 曾庆东 | 2021 | 省级 | 二等奖 |
15 | 2021年第十二届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 | 潘先登 | 2021 | 省级 | 二等奖 |
16 | 2022“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周太航 | 2022 | 国家级 | 二等奖 |
17 | 2022“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张宇 | 2022 | 国家级 | 三等奖 |
18 | 2022“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 钟林岑 | 2022 | 国家级 | 三等奖 |
19 | 2022全国互联网+大赛 | 滕思懿等 | 2022 | 省级 | 银奖 |
20 | 2022全国互联网+大赛 | 葛明宇等 | 2022 | 省级 | 铜奖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师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为本专业授课的本院内外聘教师有15人,其中正职称2名,副高职8名,中级及以下5名。其中双师素质专职教师10名;企业兼职教师7余名;专业群师资队伍是一个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双师素质比例高的教学团队,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教研和科研和使用本专业高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需求。
专业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来源 | 项目名称 | 主持人 | 时间 | 经费 |
1 |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 | 高功率等离子体航天电推进器研究 | 赵杰 | 2019.01-2022.01 | 10万 |
2 | 中核集团“西物创新行动”人才项目 | 双级高功率霍尔等离子体推进器研究 | 赵杰 | 2019.08-2021.07 | 86万 |
3 | 横向课题 | 低温等离子体消杀仪系统装置 | 赵杰 | 2024.04-2024.06 | 9.8万 |
4 | 横向课题 | 30cm离子推力器束流径向分布均匀性研究 | 赵杰 | 2017.03-2013.02 | 18万 |
5 | 航天载人**** | 大功率太阳能电推进器系统研究 | (赵杰)子课题项目负责人 | 2018.07-2021.06 | 220万 |
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圆柱形阳极层霍尔推进器中的自溅射仿真与实验研究 | (赵杰)第一参与人 | 2018--2021 | 82万 |
7 | 横向 | 并发用于TX1的FPGA硬件项目 | 徐灵飞 | 2019.05-2020.05 | 5万 |
8 | 院级基金 | 基于人工智能的双目测距 | 杨记鑫 | 2019.9-2021.9 | 1万 |
9 | 乐山科技局项目 | 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辆避让研究 | 杨记鑫 | 2021.9-2023.9 | 2万 |
10 | 横向课题 | 航天离子推力器束流径向分布均匀性仿真研究 | 赵杰 | 2022.11—2023.05 | 10万 |
11 | 院级基金 | 有遮挡人脸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 简毅 | 2018.12-2020.12 | 0.3万 |
专业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
序号 | 论文 | 第一作者 | 期刊 | 录用时间 | 等级 |
1 | Effect of fluorine substitution on properties of hole-transporting materials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 杨记鑫 | Dyes and Pigments | 2022.07 | SCI一区 |
2 | Side substitution on benzothiadiazole-based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s with a D–A–D molecular configuration for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 | 杨记鑫 | Current Applied Physics | 2023.01 | SCI三区 |
3 | 圆柱形阳极层霍尔推力器内轮辐效应的实验研究 | 赵杰 | 推进技术 | vol.40 No.7, July.2019(EI) | EI |
4 | 电磁场对阳极层霍尔推力器电离效率的影响 | 赵杰 |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 Vol.39 No.7,Jul. 2019 (CSCD) | CSCD |
5 | 圆柱形阳极层霍尔推力器的内磁极刻蚀研究 | 赵杰 |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 Vol.38 No.8, Aug. 2018 (CSCD) | CSCD |
6 | 阳极层霍尔推力器的阳极分段形式对束流分布的影响 | 赵杰 | 真空 | Vol.56 No.4,Jul.2019 | 核心 |
7 | 阳极磁屏蔽对阳极层霍尔推力器内磁极刻蚀的影响 | 赵杰 | 物理学报 | 已录用 | SCI |
http://dxx.cdutetc.cn/html/2c9082c94b1023b4014cbc1b6b2d0256.htm
考生问答
1. 电子信息行业在四川的发展情况?
答:随着中西部成本优势日益明显,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由东部沿海加快向中西部转移。在这一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作为国家传统电子产业基地之一,四川凭借其完整的产业基础和充足的专业人才储备,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大型电子信息企业。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坚实,发展迅猛目前,微软、IBM、英特尔、摩托罗拉、西门子等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华为、中兴等8家国内电子百强企业均已落户成都。托普软件公司、迈普通信技术公司等成为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企业。与之对应,这里还有1万多家中小企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电子信息企业。“四川的IT产业已经植入全球产业发展链条,并已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本专业分哪些专业方向?
答:本专业设智能硬件方向、嵌入式系统设计方向、通信电路设计等3个专业方向。涵盖智智能硬件、智能仪器、物联网、嵌入式系统设计、通信、能源、现代医疗、汽车电子、电力系统等领域。它们都是当前发展快、应用广、有发展前景的领域,具有软硬结合,面向应用的特点。每个专业方向都有很大的就业市场和很好的发展前景。
3.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难易程度?
答:本专业比较容易毕业。
专业课程在左右大学专业里面处于中等,专业课程里面对理论要求高的是电路方面的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大部分课程对理论要求不高,主要强调实践能力和自己的动手能力。本专业所有专业课程比较容易学习和入门,主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4.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答:本专业主要课程分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分支。
主要理论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ARM体系结构与编程、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电子系统设计、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Linux操作系统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TCP/IP应用协议与编程、无线传感网技术。
实践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其中课程设计包括电装实习、程序设计综合实训、数模混合课程设计、嵌入式课程设计、校企合作综合实训、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专业创新综合课程设计,与理论课程构成完整的体系结构。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共计34学分,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9.9%。
5. 学生在学校的有哪些课外活动?
答:我校的课外活动非常丰富,各社团、学生会举办的晚会、舞会等,尤其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往往要去社会上去服务,多参加有利于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于专业型的课外活动,我系开展了各类电子设计竞赛并设立了无线电、航模等兴趣团体。
对于电子设计有兴趣的同学,经选拔可以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四川省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四川省机器人大赛、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
以往我系学生在以上竞赛中都有不错的成绩。
6. 专业教师的师资力量怎么样?
答:本专业,大部分教师来自211和985重点大学, 8人具备高级职称,大部分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平均年龄35岁左右,所学专业有机互补,整体队伍年富力强,形成了对专业教学的强力支撑。
7.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
答: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在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研究所、设计院、学校从事科研、教学或管理工作;可到机关事业单位、工矿企业、能源交通、电力、家电、智能仪器、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也可在电子与计算机领域从事电子产品界面设计、外观设计、系统设计、辅助设计和测试工作;还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8. 学生以后考研的方向?
答:本专业继续深造学习路径比较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兴趣,选择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方向继续攻读研究生,本专业考研率连续三年在10%以上。
本专业考研方向有1电路与系统2集成电路工程3自动控制工程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5通信与信息系统6信号与信息处理7电子与通信工程8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9光电信息工程10物理电子学11精密仪器及机械1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
也可以报考文科类的硕士研究生,例如:经济类、管理类等
专业方向介绍
一、智能硬件方向介绍
人类社会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时代,正在向智能化时代演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产业发展模式逐步被颠覆。“智能”的概念已逐渐成为全社会所熟知,智能技术、智能产品、智能服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以智能家居、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等为首的大量智能硬件批量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更让这一场智能技术的变革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机器人科技为代表的智能产业蓬勃兴起,成为现代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快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从国内外产业发展实践看,智能化正在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能够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
1. 培养目标
以现代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为主线,将电子技术、人工智能的理论与各种新技术以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应用为目的,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从工程观点考虑,培养具有智能电子系统设计及应用,具备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及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与DSP、CPLD/FPGA等微处理器技术,从事现代电子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应用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 就业方向
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在各类现代智能电子、高新科技等IT企业、大中专及高职高专院校、企事业生产或管理部门从事包括科研、教学、开发设计(包括硬件、软件及算法)、生产或管理、设备维护、检测及售后服务等工作。此外还可以报考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智能硬件专业方向之智能家居系统应用
智能硬件专业方向之拟人机器人应用
智能硬件专业方向之虚拟现实
二、嵌入式系统设计方向专业介绍
嵌入式系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手持设备、信息家电、通信设备、医疗仪器、智能仪器和工业控制系统、等众多领域,“嵌入式无处不在”已经成为现实。全世界嵌入式系统带来的工业年产值已超过了1万亿美元,它正在成为信息技术(IT)产业争夺的重点之一。
中国是世界最大嵌入式系统技术市场,嵌入式系统的研发和生产也给我国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针对嵌入式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嵌入式系统设计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1. 培养目标和要求
努力培养掌握以高级主流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技术,接口技术与相关产品开发流程,具备 核心价值观(团队协作、组织协调、技术创新)和扎实专业能力(外语应用、程序编写、软硬件系统设计、关键技术问题解决),能够自我学习和提高,迅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对外具有核心专业竞争力,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嵌入式应用型人才。
2. 就业方向
就业领域包括:事物联网、互联网+、智能手机、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消费电子、安全安防等行业的设计开发岗位就业,担任嵌入式产品及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程师,从事嵌入式技术的应用项目设计开发、产品维护与技术服务等工作。
就业职位包括:嵌入式系统设计工程师、嵌入式软件设计工程师电子工程师、单片机工程师、DSP工程师、EDA工程师。
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之工业机器人
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之汽车控制系统应用
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之互联网应用
三、通信电路设计专业方向介绍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电子技术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掌握电子技术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电子系统设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通信电路设计制作及微控制器应用等专业技能,具有通信相关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装配、调试检验、安装维修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从事企事业单位通信相关电子产品的生产、设备维护、生产管理、技术开发、营销服务等岗位工作,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 就业方向
通信电路设计专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电子类工厂或研究所从事通信电子电路的产品设计和生产准备、精密图形制造、数控加工、电路制造的制程控制、电路制造的测试、电路制造的品管和控制工作,也可以从事电子电路及原辅材料的采购和销售、片式元件装联等工作。
通信电路专业方向之电路设计软件
通信电路设计专业方向之手机电路设计
通信电路设计专业方向之电脑主板电路设计
实验室简介
详细及更多实验室介绍请登录:
(点击查看):http://etc.cdutetc.cn/class/2c9082c93444befd01345ebe5f0c0061.htm
1. 电子设计竞赛开放实验室
科技创新实验室(电子设计竞赛开放实验分室)隶属于工程训练中心工程创新实践训练部,,主要承担《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软件编程训练》、《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路制作训练》等工程训练中心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课程的实验教学,同时承担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赛区的竞赛和赛前培训任务。
电子设计竞赛开放实验室有联想服务器、路由器、数字存储示波器、可编程直流稳压电源、1GHz标准信号发生器、可编程直流电子负载、热转印机、自动腐蚀机、交流毫伏表等仪器设备,为学生进行电子电路设计、调试、安装及电路制作提供完备的设计和调试平台。
该实验室开设STC单片机开发板设计、制作与调试,数字心电图仪设计、制作与调试,频率特性测试仪的设计、制作与调试,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制作与调试,智能小车设计、制作与调试,RLC测试仪的设计、制作与调试,STM32嵌入式单片机开发板设计、制作与调试,音频信号分析仪设计、制作与调试等实验项目,同时开设《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软件编程训练》、《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路制作训练》等训练课程。
2. 单片机实验室
单片机及电子设计仿真实验室下设两个实验分室,分别为单片机实验室(一)和电子设计仿真实验室(一)、单片机实验室(二)和电子设计仿真实验室(二),主要承担《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单片机课程设计》(仿真)、《电子系统课程设计》(仿真)、《数据采集与处理实验》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同时承担工程训练中心电工与电子技术训练部的工程训练任务。
单片机及电子设计仿真实验室拥有海尔博越的电脑品牌机、交换机、松下投影机、打印机等设备以及专用仿真软件,为学生进行电子电路设计提供完备的计算机设计和仿真平台。
该实验室开设发光二极管单片机编程、数码显示管单片机编程、键盘单片机编程、Multisim安装及使用、设计仿真多层次电路、常用虚拟仿真仪器的使用、仿真分析法的应用、综合仿真设计与应用、设计仿真模拟电子电路、设计仿真数字电子电路等实验项目,同时开设《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综合训练》、《单片机系统设计综合训练》等训练课程。
3. 嵌入式实验室
嵌入式技术实验室主要承担《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ARM体系结构与编程》、《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实验课程教学,还承担工程训练中心基本技能和综合创新层次的工程训练任务。
嵌入式技术实验室拥有嵌入式技术实验开发系统,并含有频谱仪、数字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
嵌入式技术实验室开设UC/OS-II操作系统使用、任务管理实现、邮箱管理实现、队列管理实现、ARM移植实验、ADS1.2集成开发环境练习、汇编指令实验一、汇编指令实验二、ARM微处理器工作模式实验、C语言程序和C 调用汇编程序实验等实验项目,同时开设《嵌入式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嵌入式系统设计综合训练》等训练课程。
4. 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室
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室下设三个实验分室,分室名称分别为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室(一)、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室(二)、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室(三),主要承担《电子系统课程设计》、《现代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数模混合课程设计》等实验课程教学,还承担工程训练中心基本技能和综合创新层次的工程训练任务,同时为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提供培训场所。
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室拥有一条包含全自动回流焊、焊接返修系统、真空贴片机等设备的表贴工艺生产线,并含有热转印机、数字万用表、电烙铁、示波器、函数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实验设备。
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室开设正弦信号发生器、数字电子钟、24秒倒计时器、数字电压表、温度数显系统、温度报警系统、数字定时器、数控直流稳流电源、心电测量仪、电阻测量仪、电容测量仪、电感测量仪等实验项目,同时开设《电子产品设计与工艺综合训练》、《FPGA系统设计综合训练》、《电子系统设计综合训练》等训练课程。
5. 电子产品工艺实验室
电子产品工艺实验室拥有一条包含激光光绘机、曝光机、沉铜机等设备的双面电路板制板生产线,引入了当前最先进的工业级电子线路制作工艺。该实验室为学院的教学、科研、科技成果孵化提供电子制造服务,同时为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训练提供强有力的设备保障。
电子产品工艺实验室面向《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素质训练》、《单片机系统设计综合训练》、《FPGA系统设计综合训练》、《电子产品设计与工艺综合训练》、《DSP系统设计综合训练》等工程训练课程提供电子线路制作的技术服务,配合电子技术创新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室完成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焊接、调试、装配的全部流程;该实验室同时还配合电工电子应用实验室完成面向全院所有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开设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素质训练》的工程认知课程,使学生了解双面电路板制作及表贴设备生产线的设备及工艺。
6. DSP&EDA实验室
数字信号处理及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室(即DSP&EDA实验室)是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相关的专业实验室,主要承担电子信息及通信工程相关专业《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与应用》、《EDA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DSP综合课程设计》、《现代集成电路课程设计》等实验课程教学,同时承担工程训练中心电工与电子技术训练部以及通信与信息工程训练部的工程训练任务。
数字信号处理及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室拥有众友二合一DSP和FPGA实验开发系统、频谱仪、数字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数字万用表、海尔博越电脑品牌机、松下投影仪以及打印机等实验设备。
数字信号处理及数字系统设计实验室开设CCS软件仿真与调试、数据传送程序编程调试、堆栈使用方法编程调试、DSP基本运算程序编程调试、FIR滤波器的DSP实现、IIR滤波器DSP实现、快速傅里叶变换DSP实现、正弦信号发生器的DSP实现、利用定时器中断实现数码管显示、语音数据采集及数字信号处理系统、Quartus II软件应用、全加器的VHDL描述、VHDL状态机编程、16为CPU设计、MATLAB/DSP Builder设计方法、正弦信号发生器等实验项目,同时开设《数字系统设计综合实训》、《DSP技术综合实训》等训练课程。
7.科研创新实验室
依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师现有的科研项目,成立了学生科研创新实验室,积极吸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各年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在2022年至今取得了授权1项发明专利、发表4篇SCI、多篇核心科研论文,学生申请专利两项、获得互联网+大赛省级银奖两项、铜奖多项,挑战杯省级银奖一项。参加科研项目的2020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获得大创科研项目3项、校级苗子工程2项,同时团队成员积极为多家公司开发嵌入式系统和等离子体相关产品多项。
科研创新实验室具有优越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并且现有各种测量仪器、电源、开发板等几十种科研设备,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创新实验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