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

发布时间:2011-12-05

  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理论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随着对这一总体目标和高等教育规律认识的不断加深,学院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及管理理念,打破和摒弃原有的课程界限,紧密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注重学科特点及实验教学本身的规律,按照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来调整和优化学院的实验教学体系,对学生进行四年不断线的基于工程背景下的工程认知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以及综合创新训练。

  一方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工程训练中心实施分类和分层次教学。所谓分类教学是指同一训练项目由于面对不同的专业,而不同的专业在教学要求上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我们必须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编制出不同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所谓分层次教学是指纳入到工程训练中心的各专业制定有专门的工程训练人才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中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由浅入深的分阶段开展工程训练。另一方面,工程训练中心在制定各专业的工程训练人才培养计划时充分理解工程实践的意义,并对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有较深刻的认识。我们的工程训练人才培养计划既不是什么学术研究型,也不是什么操作技能型,而应该是具有一定工程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这是因为我院是一所以本科为主要办学层次的高等院校,我们既不能盲目追求二本或重点大学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方案,又不能照搬职业技术学院或技工学校的操作技能型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因此我们必须选择一条符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工程训练人才培养计划。该人才培养计划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层次:工程认知训练课程   

  工程认知训练课程主要面向低年级的机械、电气、电子、通信网络类专业学生和其它工科类学生及文科类学生。面对机电类的学生主要进行专业入门教育,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感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对于非机电类学生,工程认知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工程知识的普及,使其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具有初步的工程思想和工程意识。工程认知的总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的教学场景中认识并体验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技术及相关的管理过程。我院工程认知课程分为必修和公共选修两类课程。根据我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工程训练中心在完成所有必修环节训练课程教学外,每年还需承担约2400学时的公共选修类的训练课程教学任务。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要求本科学生完成2学分即16学时的实践选修课学习、专科学生完成1学分即8学时的选修实践课学习,我院的工程认知教学覆盖面较宽。

第二层次:专业技能训练课程

  专业技能训练主要面向具有机械、材料、电气、自动化、测控、电子以及网络通信等具有技术基本理论素养的工科专业学生,培养学生掌握学科专业技能的能力,属专业必修环节的训练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以工程为背景,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其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按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完成相应理论课教学,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之后,进行的专业技能训练。如单项实验、大型项目训练、课程设计、实习等。也包括有兴趣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与认证。

第三层次:综合与创新类课程

  综合与创新类课程将面向全院所有专业的学生,但主要面向机械、电子、电气和网络通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工程环境下的从事设计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其具体实现形式以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各类创新大赛以及培训活动的形式进行。三年来,已开展的竞赛培训主要包括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工业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先进成图技术以及CAD制图设计等项大赛。

  机械、材料、电气、自动化、测控、电子、通信网络等专业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的基于工程背景下的四年不间断的训练,使学生积累本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能够基本胜任本专业的相关工作岗位,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服务地方经济。